所有栏目

疫情下120救护车会遇到什么

2022/7/5

上海疫情下,一辆穿梭于城市中的120急救车会遇到什么?
病人,这是毋庸置疑的答案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曾发布一组数据,本轮疫情以来,“120”单日电话呼入量是去年同期的12倍。
跟访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西区分中心长征分站的急救车,庞大的急救压力分散在每一辆上海救护车上,人跟着车连轴转。
也不只遇到病人。疫情改变了约定俗成的存在,原本120与病人之间简单的“关系”,在居委与医院深度参与后,增添了更多的手续、更复杂的流程,也让“压床”现象展现在公共视野。
“但没有人不是以救人为目的的”,一名急救医生告诉记者,这段日子,他遇到的每个人,都在争分夺秒。
上海急救车租赁“急救车不能停下”
这个年轻的急救医生,此刻坐在急救车座椅上,警报声穿过车顶钻进头颅,他捂住右耳,想让左耳的求助声更大些。电话里,家属正慌忙地向他描述病人的症状。一分钟前,他接到命令单,病人家中昏厥,情况“危重”。
急诊医生正在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。
“开快一些”,挂断电话,急救医生对救护车司机说。车辆加速了,座位右上方的通风口传来咧咧的风声,急救医生捋平放在腿上的单子,左手压着一角,开始往上填写病人信息。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,马天成低着头,身子随着车偶尔颠晃,记者问他在想些什么,他摇了摇头,“不去想才能稍微松弛片刻”。
已经是第30天了。浦西封控以后,急救工作人员就住进单位安排的酒店,每天醒来就出车接病人,一班忙完就回酒店休息。特殊时期,急救系统实施延班制,三天之内,一个急救小组需要值一个12小时的白班,一个12小时的晚班,再加上两个4-5小时的备勤班。
疫情让许多事物发生改变。以前的120重在救急,患者有紧急需要才拨打120,四月前期,在疫情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,许多居委实施“收紧”政策,病人想外出看病,如何出小区、如何到医院都是难题。120一度成为居民外出就诊的唯一渠道,那段时间的120呼救量也达到巅峰。
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也曾表示,本轮疫情以来,上海院前急救面临诸多困难,市民日常急救业务、阳性感染者转运、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急救保障等急救服务需求叠加,“120”单日电话呼入量是去年同期的12倍。
“病人太多了,人是在连轴转的”。作为急救系统的一员别无他法,只能干。
窗外一片漆黑,大约一刻钟后,车速慢了下来,警报声停止,现在应该是到达居民区了。又拐了几个弯,120停在一栋居民楼下,70岁的刘女士在儿子的搀扶下下楼,随后躺在急救担架上,十分虚弱。两小时前刘女士有抽搐症状,昏厥近3分钟。
“怎么现在才打120?”急救医生向刘女士儿子直问道。
“她(母亲)恢复意识后症状就不明显了,听说最近120比较难叫,我们就想着可以缓一缓。后来还是放心不下……”对方回答。
急救医生轻微点头后继续问:“转诊单有吗?”封控之后,120接病人、医院收治病人需居委开具的转诊单,此前有病人不知道流程,导致120出车效率降低,延误收治。
好在刘女士儿子已经开好转诊单。随后,众人将担架床抬上车,院前急救在车上进行。急救车上带有心电监护仪、除颤仪、氧气袋以及其它一些急救设备,诊断显示刘女士心脏无异常,刘女士自述呼吸不畅、胸口闷,马天成为她插上了氧气管。
院前急救工作在车内展开。
“开车去医院吧,初步观察患者无大碍,具体情况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。”听到急救医生的判断,刘女士儿子长长地嘘了一口气。
救护车于20:50到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门口,急救医生将病人情况信息表和转诊单交付医院后,刘女士被医院收治。
至此,一单完成,用时50分钟,急救小组报告总机后结束任务。即使比较范围扩展到此前一个月,这次急救都称得上顺利,家属、居委、医院都很配合。
“救护车是不能停下的,”现在,他们先向长征分站方向驶去去小区接下一位病人。